top of page

國際維尼奧夫斯基小提琴大賽|音樂會策畫思維 尋找「改變聽眾人生的音樂家」

已更新:2022年10月20日

現場採訪|蔡昀修 #新象特派員

攝影|顧哲銘

訪談中譯、撰文|胡家瑋



第十六屆國際維尼奧夫斯基小提琴大賽決賽,於波蘭時間10月18至20日於波茲南舉行。


國際維尼奧夫斯基小提琴大賽向波蘭作曲家暨小提琴家亨利克.維尼奧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致意,淵源追溯至1935年維尼奧夫斯基百歲誕辰,至今已穩定舉辦87年,每5年都聚集了滿懷抱負的青年小提琴家來到波茲南,今年來到第16屆。


一路過關斬將,進入決賽的小提琴家為Hana Chang(日本/新加坡/美國)、趙絃真(韓國)、Meruert Karmenova(哈薩克)、前田妃奈(日本)、翁卿翥(中國)及柳多玧(韓國)。波蘭時間10月18至20日三個晚上的音樂會中,六位小提琴家將與波蘭指揮伍卡許.波洛維契(Łukasz Borowicz)與波茲南愛樂樂團合作,一人演出二首音樂史上最受喜愛的協奏曲──維尼奧夫斯基升F小調或D小調,以及貝多芬、孟德爾頌、布拉姆斯或德佛札克的小提琴協奏曲。


本屆由法國小提琴家奧古斯丁.杜梅(Augustin Dumay)擔任評審團主席,多元化的評審團則是由樂壇各大領域的頂尖音樂家組成,包括甫退休的柏林愛樂樂團首席丹尼爾.斯塔布拉瓦(Daniel Stabrawa)、英國小提琴家暨指揮家克里斯多夫.華倫格林(Christopher Warren Green)、法國/瑞士中提琴家米格爾.達.席爾瓦(Miguel da Silva)、大提琴家王健、法國作曲家荷内.科林(René Koering)等。



多元化評審團 聽見小提琴家的立體世界


左至右:法國作曲家荷内.科林、本屆評審團主席,法國小提琴家奧古斯丁.杜梅、英國小提琴家暨指揮家克里斯多夫.華倫格林(Christopher Warren Green)。攝影:顧哲銘

維尼奧夫斯基小提琴大賽選擇廣泛邀請小提琴演奏家之外的專業人士擔任評審。這些評審來自殊異文化、各類型音樂的多樣化觀點,將能以各自豐富的歷練,聽見青年小提琴家的不同面向。杜梅表示,「在我們這個評審團當中,不同的人基於自己的經驗,會有不同的見解。每個人,都有一些不同看待這些年輕音樂家的角度。這是很棒的事情!」


主席杜梅表示,「如果評審團只有小提琴家,我們很可能只會思考像帕格尼尼、演奏技巧等這類指標,但這樣並不能評斷出一位『音樂家』的。而觀眾也不會想再回來聽他的音樂會。」





嚴謹的評審方向,也反映在公開透明的評分機制。維尼奧夫斯基大賽的評選以系統化的分數為基準,去除最高與最低分再平均,也排除和參賽者有任何關連的評審分數。在大會計算出參賽者的平均分數前,沒有評審能知道誰會入選。



多面向指定曲 展現小提琴家全方位能力


維尼奧夫斯基大賽分為三輪評選、四大階段,從獨奏、室內樂到協奏曲,從技巧、風格、音樂性、掌握度、樂思到自我意志、藝術主張,小提琴家將完整呈現其征戰世界樂壇所需的技術與實力


早至第一輪比賽,小提琴家就需演奏接近完整音樂會的一套曲目──巴赫無伴奏、帕格尼尼或維尼奧夫斯基綺想曲、貝多芬奏鳴曲及維尼奧夫斯基小品。


第二輪比賽將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延續與鋼琴的合作,演出選自舒伯特、舒曼、布拉姆斯、德佛札克、葛利格、潘德列斯基或齊瑪諾夫斯基之一的完整奏鳴曲,以及浪漫後期小提琴小品。


第二輪第二階段,音樂廳則上演十五次莫札特《降E大調協奏交響曲》。這首曲目考驗小提琴家作為室內樂演奏家,與室內管弦樂團及中提琴獨奏家的排練與契合度。杜梅也強調,「音樂中的『對話』相當重要。」樂句你來我往、一問一答,時而投契相應、時而各自展技,不僅編織了樂曲的豐厚層次,也顯現小提琴家的思考歷程。因此,十五次的反覆聆聽,卻能得到十五種斑斕變幻的色彩。


第三輪決賽,重頭戲即為完整編制的協奏曲。遙向波蘭人最尊敬的小提琴家致意,二首協奏曲中,其一必選演奏維尼奧夫斯基。維尼奧夫斯基的作品技巧艱深、旋律光彩洋溢,極具挑戰性


而對於第二首協奏曲,杜梅表示,「我們試著避免使用[與維尼奧夫斯基]相近類型的作品,例如蕭斯塔科維契。」貝多芬、布拉姆斯、孟德爾頌、德佛札克,都是主流而要求細緻的作品,「在這些曲目中,我們能聽到小提琴家的最深度的才華。



「今日,我們選出世界樂壇明日的模樣。」


小提琴家 Hana Chang。攝影:顧哲銘

在新的紀元裡詮釋經典,永遠是古典音樂最難的課題。對於將在未來幾十年中引領樂壇的新生代演奏家,該如何面對傳統與創新的平衡──甚至,是碰撞?


杜梅說,「『傳統』對我們的生命而言非常重要。我們尊重傳統,但這還不太夠。我們去聽音樂會,不是為了聽到一個Bärenreiter版本的複製,因為我們不需要──那只要一份樂譜影本或錄音就可以了。有人可以完美的演繹出傳統,但那遠遠不夠。」


在尊重傳統同時,展現自我「想像力」,是評審團對青年小提琴家的期許。匈牙利小提琴家巴拿巴.凱萊門(Barnabás Kelemen)分享他的評分標準,著重音樂中的細節──個性、才華、真確性、風格細膩度。「但許多時候,如果我聽到一位演奏家,以之前不曾嘗試的方式演奏,我會非常期待聽到他下一次的演出。」


這就像杜梅說,「『詮釋』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


它是一個演進的歷程,永遠都需要新的眼光,不可能留在某一個完美的狀態下。

音樂不像是博物館,而是擁有無限發展的潛能──我們也都有無限發展的潛能,都是『進化』的最佳代表,在藝術最核心之處不斷創造更新版本。我們相信每位音樂家都演奏過某首曲子很多次了,但每一次都會回到這個訴求上,嘗試給予新意。音樂永遠不會『完成』。」


在音樂中洗滌、成長,進而進化;一場音樂會中,無論台上或台下,整個空間的人們終將在音樂沉澱出自我。杜梅表示,

我們希望冠軍,是一位能在兩個小時的演奏裡,改變我們的人生的人。

「如果觀眾不能在兩小時中領悟到人生的變化,這就不是一場『音樂會』,而只是一次『演出』了。」


 

🌻 第十六屆國際維尼奧夫斯基小提琴大賽 #決賽賽程


台灣時間10.19(三)GMT+8

0:00|Dayoon You (South Korea)

0:40|Hana Chang (Japan / Singapore / USA)


台灣時間10.20(四)GMT+8

0:00|Jane (Hyeonjin) Cho (South Korea)

0:40|Meruert Karmenova (Kazakhstan)


台灣時間10.21(五)GMT+8

0:00|Hina Maeda (Japan)

0:40|Qingzhu Weng (China)


♚冠軍公布♔

台灣時間 10.21(五)


 


五年一度的「#國際維尼奧夫斯基小提琴大賽」2022年登場!來自 11 個國家的 31 位小提琴家齊聚波茲南(Poznań),各展洋溢才華。 #新象特派員 邀請你一同關注!


關注大賽🔗






Photo credit: 顧哲銘、Henryk Wieniawski Musical Society of Poznan

FEATURED

WHAT'S NEW

CATEGORIE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