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深耕藝文的開創者 再拾作曲家精神-許博允創作生涯六十週年 開創東方音樂新藝境


左前排:絲釋民、吳采璘、吳興國 站立者右起:陳建安、呂文慈、林秀偉 後排站立 右起:胡志瑋、朱宗慶、林谷芳、許博允、樊曼儂、葉綠娜、連憲升 最後排 左起:圖孟其其格、烏尼德、黃立騰、馬克.范.湯可鄰(Mark van Tongeren)

在力晶文化基金會、財團法人林熊徵學田基金會及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台北仁濟院鼎力熱忱支持下,【力晶2022藝文饗宴-許博允創作生涯六十週年】邀集表演藝術各大領域頂尖藝術家──鋼琴家葉綠娜、小提琴黃維明及徐錫隆、中提琴家何佳珍、大提琴家陳建安(亞太弦樂四重奏)、長笛家胡志瑋、琵琶家黃立騰、呼麥暨馬頭琴藝術家烏尼德、歌者許維城、長調藝術家圖孟其其格、泛音詠唱者馬克.范.湯可鄰(Mark van Tongeren),攜手國寶藝術家吳興國、女力舞蹈家林秀偉、新生代舞者吳采璘及絲釋民,更有朱宗慶打擊樂團吳珮菁共襄盛舉,並重現已故大師 -- 前輩男中音張清郎珍貴的歷史錄音,精選作曲生涯中最為雋永、值得反覆思索的《琵琶隨筆》《心》《寒食》《點線面體》《境》,以及全新創作的室內樂,融匯詩意與形貌,跨越時間與空間,帶來結合器樂、人聲、舞蹈、戲劇的多元跨界展演。

今(2/15)許博允以作曲家的身分,舉行他創作60週年生涯的展演記者會,與會嘉賓包括作曲家 許博允、新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樊曼儂、林谷芳、朱宗慶、吳興國、林秀偉、葉綠娜、陳建安、連憲升、呂文慈 等藝文界多位重量級藝術家到場。現場演出《琵琶隨筆》,由琵琶家黃立騰演奏。《琵琶隨筆》首次演奏47年前由琵琶家王正平演奏。許博允表示,當年王正平大約也是今天演奏的琵琶家黃立騰的年紀。


新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樊曼儂首先感謝「力晶文化基金會」鼎力支持本次音樂會,也感謝藝文界好友們的熱情同慶。從她的角度看許博允,樊曼儂表示,他是作曲家當中的特殊案例,其「潛藏在心中的內心世界,要時時探望天地。我非常敬佩這個老伴!」


文化學者,也是許博允老友林谷芳說:「首先,許博允可說是時代的代表──他代表充滿希望、光明的時代,自 60年代開始創作起,在70年代奠基,而後8、90年代開花結果。再則,許博允本身正式『無可救藥的浪漫』,超越於現實之外;只要對一件事物投注熱情,是講不停的,更一頭栽進去做。三則,許博允是個開闊的才子;我個人也演奏琵琶,琵琶後來有了許多現代派的作品,在我眼中,這麼多的作品,最自然、近乎渾然天成的,就是《琵琶隨筆》。」


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回顧多年來與許博允的藝術之緣,提到:「我心裡最感激的是許先生,辦了新象,那時我們表演藝術界因為許先生新象國際藝術節,因此看見了世界最好的表演、不斷吸收全世界最高尚的藝術表演,讓我慢慢成長,之後成立了當代傳奇劇場,有許先生的鼓勵,我非常有勇氣往前走。」太古踏舞團藝術總監林秀偉本次指導《心》吳采璘、絲釋民編舞,她提到,「許先生與新象扶植我們,今天很感恩回饋。許先生的作曲都是神曲,我們希望能以最好的表演向許先生致敬。」


許博允對於這次音樂會,每一首作品再次展演,都期待豐富──他提到,


「吳興國演出《寒食》,單人表演,而且是在音樂廳、而不是在劇院,重要的是他這個人的演出、我的老友張清郎的聲音、《寒食》這次設計了很特別的服裝,由康延齡設計,是完全不同版本的《寒食》。


《境》則是與朱宗慶有很深淵源的作品。《境》的首演是在1977年許博允應三枝成彰之邀在NHK發表,岡田知之打擊樂團演出。1979年,岡田知之打擊樂團成為新象第一個邀請來台的國外團體,這個緣分,促成岡田知之與朱宗慶這輩子亦師亦友的緣分。


《境》這首曲子,包含五大面向──Mood, Mind, Feeling, Spirits, Environments──最後是個「境界」。這作曲的人只是個媒介,真正重要的是演奏家、擊樂家與人聲的對話,然後最後是聽眾-接收者,這樣的境界,是屬於聽者的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朱宗慶講《境》、《點線面體》:許先生對打擊樂貢獻很大,介紹我認識打擊樂大師又因為岡田知之的緣故,貢獻創作的熱情,以及推動藝術的熱情。《境》這首曲子看過很多次,讓我很感動,演奏的方式音色變化很大,用敲、打、觸、摸、推、搖,還加上人聲,想盡各種演奏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很多不同的音量、音質、音頻、音色。《點線面體》是一首編制龐大的樂曲五個木琴、弦樂四重奏、眾多打擊樂器,音量、音質、音頻、音色,《點線面體》是一首視覺的作品,從打擊樂器的點、弦樂的線、二者加起來成為面、整體發揮的過程非常特別。



60年創作生涯 – 人文薈萃、縱橫天地


時間、空間、廣度、深度這些抽象的意念,是他創作最重要的關鍵詞。


過去人們談起「許博允」,總是提起他引介各國藝術、提拔新生代藝術家不遺餘力的精神。其實,在以藝術推展為畢生職志之前,許博允先是個作曲家。來自人文薈萃的家族,許博允童年闔家聽梅蘭芳、顧正秋的京戲,談唐宋明清與日本的古董珍玩,閱溥心畬、張大千的書畫;青年投入許常惠門下習琴、作曲、采風,研究新音樂脈絡,更深入蒙古、新疆邊地民族考察;成年後遊遍世界,領悟各地文化思潮──大藝術家的哲思道理、開闊天地的洗禮與淵深歷史的奧義,凝鍊為許博允對萬物的無限信念與好奇心,讓他的音樂彷彿寰宇的化身,開創時間與空間的無垠廣度。


身為台灣第一代「拒絕聯考的小子」,許博允自建國中學畢業後即隨許常惠學習作曲、採集民風,組織「江浪樂集」並協助「亞洲作曲家聯盟」的創立。1962年發表第一首聲樂作品《怨歌行》、《夜坐吟》。許博允的音樂,不僅展現現代音樂的精神,更成為國內外的許多戲劇、舞蹈製作創意發想的泉源。1972年至1975年,許氏創作《中國戲曲冥想》、《寒食》、《琵琶隨筆》與《生.死》,陸續成為「雲門舞集」主要舞碼《烏龍院》、《寒食》、《夸父追日》、《哪吒》的音樂。許氏之樂透過「雲門舞集」在全世界公演超過四百次,各地讚嘆。1985年,林懷民以《寒食》為本創作獨舞《夢土》,無限延長的白色衣絹,勾勒介之推內心糾結的約束與包袱。1980年代,「菲律賓國家舞蹈團」藝術總監—蕊蕬,美國舞蹈家—莫里路易斯,日本默劇家—箱島安,及旅美電動雕塑家—蔡文穎,相繼使用許氏之樂編作。


六十年來,許博允作品經典淬鍊,每一首都展現許氏對宇宙與生命的人文關懷。



藝壇翹楚跨界共製 淬鍊最晶瑩剔透的時光



此次樂展精選的曲目,恰恰展現許博允音樂的多元面向。


獨奏曲《琵琶隨筆》,古箏大師梁在平譽稱當代「萬面埋伏」,由琵琶國寶王正平師孫、縱橫歐洲與兩岸的琵琶家黃立騰擔綱。《琵琶隨筆》匯聚古往今來的琵琶技巧,並首創前所未見的高超技法,梳理時空與自我的關係,演繹出無邊的寰宇;當聚光燈亮起,琵琶家在最低限的變化中展現極弱到極強的層次擴張,帶來無比的震撼力。


《心》小提琴與鋼琴二重奏,完成於許博允2005年心臟手術後的沉澱省思。由內省人性的雙重性格為出發點,蘊含陰與陽、柔與剛的交織心緒。小提琴家黃維明、鋼琴家葉綠娜在清麗的旋律中偶然交會、互動,綻放光亮,為少有的旋律優美之作。與此同時,太古踏舞團團長吳采璘、舞者絲釋民從《心》創作舞蹈,帶來既溫馨又矛盾的「心」風格。


《寒食》由現代詩人羅硯作詞,遙紀春秋賢者介之推的凜然氣節;許博允融匯了青年時期即考察研究的蒙古吟唱、京劇聲腔及日本能劇,轉化為高難度、東西兼容的聲樂技巧。四十年來,唯有前輩男中音張清郎成功挑戰此曲,此次特別重現其獨唱錄音,與觀眾一同懷想。《寒食》由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編舞及演出,吳興國曾演出林懷民以此曲編舞之《夢土》,此次將開創自我新局,帶來全新的敘事鋪陳。值得一提的是,《心》《寒食》服裝,分別由時尚藝術家溫慶珠、造型藝術家康延齡精心打造。


《點.線.面.體》集結華人菁英亞太弦樂四重奏、朱宗慶打擊樂團之馬林巴木琴五重奏及中國古代打擊樂器,由吳珮菁指揮,追求音樂與哲學、幾何的極致之美──「點」為一切生命的初始,本曲由擊樂的「點」、弦樂的「線」依次成長,編織成多重立體的聲響境界。當聲音的維度在「心象/內在」與「物象/表在」的對比中漸次拓張,天地的組織運行的秘密,於焉開展。


《境》則積累天地山川能量,展現千百年沉澱的民族音樂精華。除編制先民智慧傳承至今的中國八音外,本曲因地制宜邀請不同的民族聲樂家擔綱,每次展演都獨一無二。繼日本岡田知之打擊樂團及NHK合唱團,蒙古藝術家寶音朝克圖、敖登格日勒、烏雲桑及台灣原住民歌者豐信福,本次匯聚朱宗慶打擊樂團、歌者 Fu-Fu 許維城、西塔琴家金光亮平(台北場)、呼麥暨馬頭琴家烏尼德、蒙古長調歌者圖孟其其格、荷蘭泛音詠唱藝術家馬克.范.湯可鄰(Mark van Tongeren,台北場),在亙古綿延、來自天然的磅礡音聲中,為本次樂展作結。


為了此次樂展,許博允特別譜寫新作《長笛隨想曲》,題獻長年陪伴身邊、鼎力支持的夫人長笛家樊曼儂,展現伉儷情深。《長笛隨想曲》將由樊曼儂留法高徒胡志瑋、大提琴家陳建安及陳妍蓉、鋼琴家葉綠娜聯手演出。


 

【力晶2022藝文饗宴-許博允創作生涯六十週年】樂展將於3月3至4日、3月10日、4月19日依次登上台北國家音樂廳、高雄衛武營國家音樂廳、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購票請洽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02-3393-9888。更多活動詳情可詢官網:www.newaspect.org.tw/2022hsupoyun



晶.瑩.剔.透.美

力晶2022藝文饗宴-許博允 創作生涯六十週年

HSU Po-Yun’s 60th Musical Anniversary

── 在聚精凝神的音韻中.聽見世界萬象 ──


2022.03.03(四) – 03.04(五)臺北國家音樂廳

2022.03.10(四)高雄衛武營國家音樂廳

2022.04.19(二)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更多節目資訊|請洽主辦單位 新象.環境文創(電話02-25772568)


冠名贊助|力晶文化基金會

特別贊助|財團法人林熊徵學田基金會、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台北仁濟院 

主辦|新象.環境.藝之美文創

贊助|國藝會


☉主辦單位保有節目內容異動權 The program is subject to change.

77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FEATURED

WHAT'S NEW

CATEGORIE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