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anuel Pahud
Flute Quartets with
Members of the Berlin Philharmonic
帕胡德長笛四重奏
與柏林愛樂好友們
來臺獻禮
2018-11-15 19:30 (四) 國家音樂廳 National Concert Hall

Artist
Programme
長笛 帕胡德
小提琴 瑪雅.阿芙拉莫維奇
中提琴 華金.里克爾梅.加西亞
大提琴 史蒂芬.孔茲
Flute Emmanuel Pahud
Violin Maja Avramović
Viola Joaquín Riquelme García
Cello Stephan Koncz
Ticket
800、1200、1600、2000、2500、3000
※學生票500
莫札特C大調第三號長笛四重奏,作品171
Mozart: Flute Quartet No 3 in C major, K Anh. 171 (285b)
莫札特D大調第一號長笛四重奏,作品285
Mozart: Flute Quartet No 1 in D major, K 285
羅西尼﹔《弦樂奏鳴曲》第二首A大調
(佛斯特改編給長笛四重奏)
ROSSINI : Sonate a Quattro No 2 in A major
(Arranged for Flute Quartet by Dieter Förster)
德弗札克﹔《第十二號弦樂四重奏》「美國」
(孔茲改編)
DVORAK : String Quartet No12, Op 96 'American' (Arranged: Stephan Koncz)
Intro
Emmanuel Pahud

22歲時,帕胡德便進入克勞迪奧•阿巴多帶領的柏林愛樂樂團,擔任長笛首席至今,他是繼尼可萊以及詹姆斯高威之後,第一個以外國人身分擔任這個職務,是該團史上最年輕的長笛首席,也是朗帕爾之後唯一具有明星架勢的長笛家。帕胡德1970年出生於瑞士日內瓦,20歲以第一等獎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師從長笛大師德波斯、馬利翁、阿朵、拉爾德以及阿勞•尼克萊。獲獎無數的他在神戶長笛大賽和日內瓦國際大賽中獲得首獎。此外,他也以出神入化獨奏家和室內樂演奏家的身份,傲立於國際樂壇。
帕胡德的演出遍及世界各大重要的音樂會、音樂節和頂尖的管弦樂團,並以獨奏家身分與頂尖的指揮家如阿巴多、安東尼尼、巴倫波因、布列茲、費雪、葛濟夫,加德納,哈汀、賈維,馬澤爾、內內傑-瑟昆,歐洛茲可-艾斯特拉達、帕爾曼、平諾克、拉圖、羅斯托波維奇、大衛.辛曼等同台合作演出。1996年帕胡德與EMI唱片公司簽約,成為旗下專屬藝人,超過三十張的專輯被視為長笛曲目錄音最重要的貢獻之一,並贏得許多獎項。他在音樂藝術中有巨大的貢獻,榮獲法國騎士藝術和文學勳章,以及皇家音樂學院的榮譽院士。他也是聯合國文教組桂冠大使。
Maja Avramović

瑪雅.阿芙拉莫維奇出生於南斯拉夫,在兩歲時便展現她在音樂上的天賦,學齡期間都在一間有音樂天賦的孩子寄宿學校度過,1981年獲得小提琴第一個文憑。在西德定居後,她在伊戈爾·奧齊姆(Igor Ozim)的大師班學習,並獲得藝術家文憑,她也成為第一位獲得波哥雷里奇(Ivo Pogorelich)基金會獎學金的人。後來,她在阿姆斯特丹與赫曼·克瑞伯斯(Hermann Krebbers)學習,精進演奏技巧。1996年受聘於柏林愛樂樂團。她也參加室內音樂演奏,與同事共組柏林嬉遊曲重奏團(Divertimento Berlin)。
Joaquín Riquelme García

出生於西班牙,十二歲時,他立志成為管弦樂團的音樂家。在馬德里皇家音樂學院和中提琴家Emilio Mateu、艾倫·科瓦奇(Alan Kovacs)完成學習後,他在柏林大學德黑蘭分校讀研究所,師承哈特穆特·羅德(Hartmut Rohde),並完成了他的畢業演奏。
他也參加了由Jesse Levine和Jean Sulem等人開設的大師班課程。加西亞開始在巴塞隆納交響樂團擔任中提琴首席助理,2010年3月成為柏林愛樂樂團一員。他經常以獨奏家身分演出,包括德國巴登-巴登愛樂樂團和西班牙的阿斯圖里亞斯交響樂團。作為一個室內演奏家,他與各室內樂和音樂家合作演出,例如克里斯汀.撒迦利亞(Christian Zacharias),小提琴家Natalie Chee和米凱爾.柯波爾曼(Mikhail Kopelman)。
Stephan Koncz

1984年出生維也納,八歲時便開始在維也納當地音樂學院學習。 2000年,他成為國立維也納音樂學院羅伊特·納吉(Róbert Nagy)的學生,從2002年起,他在維也納大學學習作曲和演出。
他的訓練和發展也受到了巴倫波因,小提琴家史蒂芬.伊瑟利斯,大提琴家席夫(Heinrich Schiff),曼格寧(Olaf Maninger)和維也納愛樂大提琴首席Tamás Varga的大師班和拉赫林(Julian Rachlin),史特勾韋特斯基(Dmitry Sitkovetsky)的室內樂演出以及柏林愛樂樂團12位大提琴家激發影響。
2006年,孔茲成為柏林愛樂樂團管弦樂團學院的學員。曾獲得多項國際比賽冠軍的孔茲,也以獨奏家和室內樂演奏家的身分出現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和維也納音樂廳以及柏林愛樂廳等等。身為韋爾比亞音樂節(Verbier Festival)室內樂團首席身分的孔茲,讓他和小提琴家馬克西姆·凡格諾夫(Maxim Vengerov)有密切合作。
曾經擔任維也納國家歌劇樂團的成員兩年,史蒂芬.孔茲在2010年初加入了柏林愛樂樂團的大提琴分部。 對臺灣樂迷熱情印象深刻並受感動的長笛天王帕胡德,此次特別領銜柏林愛樂長笛弦樂四重奏,在臺灣首度,獻上從古典主義的莫札特為長笛所寫的兩首旋律動聽廣受歡迎的長笛四重奏,還有浪漫主義的羅西尼《弦樂奏鳴曲》第二首,以及民族主義德弗札克《第十二號弦樂四重奏》「美國」,11月15日國家音樂廳,讓樂迷享有耳目一新、豐富多彩的長笛四重奏之夜。
主辦單位保有節目內容異動權 The program is subject to change